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咨询电话

工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教学探索

作者:王善信 来源:国际商务系 日期:2019-11-28

工作分析是对目标岗位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个系统过程。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因此,工作分析不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有效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因此许多院校(包括自学考试)将工作分析设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由于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时间较短,加上国内企业界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

一、工作分析的课程内容及特点

工作分析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工作分析的基础理论、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分析的结果及结果的应用。在整个课程中,对工作分析方法的介绍和结果的运用占了的较大的篇幅。

方法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知道在实践中这个方法如何用。可见,工作分析是一门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应用的课程,且应更偏向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

二、工作分析在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了解工作分析的意义

工作分析相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在企业中运用的较少,特别在一些小企业中,并未涉及到工作分析或者岗位设计,学生无法从身边感知工作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甚至一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无须进行工作分析。

(二)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的情况下,很少统一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即使进行了企业的课堂观摩,但也未形成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大部分在校生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这就使学生对企业的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岗位设置等内容理解程度缺乏深度,进而对学习工作分析这门课程产生制约作用。

(三)学生缺乏国内案例实际运用

工作分析课程在中国高校开课的时间较短,相应的教材比较缺乏、重复,大部分教材直接从国外翻译过来。工作分析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尚缺乏丰厚的实践土壤,对工作分析的研究大都还停留于对国外理论与技术的引入,缺乏基于本土实践的系统性的工作分析理念、技术与方法。因此,学生在了解相关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具体运用时,没有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这就使相关工作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四)教师课程实践缺乏针对性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另外,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内实践较少,尤其是针对自学考试的实际情况,更显得课程的单调与枯燥。

(五)教师未能将工作分析与其他人力资源模块结合

在工作分析中,存在着大量的工作分析方法,有的甚至包含了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有时,教师在讲授方法时,单纯地教授学生方法的学习,而没有告诉学生该种方法还可以用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方法后,不知有何作用,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比如,工作评价方法种类多,难度大,如果单纯讲解方法,而忽视将其主要运用到薪酬管理模块中,那么将事倍功半。

三、改进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

以往在讲授案例时,教师习惯把案例内容用PPT展示出来,然后直接对照PPT进行讲解,但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用讲述的方式来对案例进行解析,讲述中包括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动作演示,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触及案例本身,并思考本案例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习者进入特定的工作情景,从而获得真实管理感受和工作体验。工作分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此课堂讲授中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采用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分析现实中发生的案例和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它提供给学生研究的只是阅读资料,并非学生亲自调研得到的信息,且阅读资料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这使得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有太多的假设和疑惑,提出观点或方案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和纸面上。“思考”、“讨论”并不能代替“行动”,这也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也叫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一个工作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此情景中的不同人物,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知识。学生通过模拟实战来理解教学内容,它实质上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比如在讲授访谈法时,我们就可以模拟访谈情景,让一名学生扮演工作分析专家,另一名学生扮演目标岗位任职者,该任职者也许会配合工作分析专家,也可能对此次访谈抱着抵触、质疑的态度,那么面对质疑者、抵触者、甚至反对者,工作分析专家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如何取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如何运用访谈技巧来使访谈顺利进行并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的评价、任课教师的引导,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会有更深的体验与收获。

  角色扮演法可以弥补案例教学法中“思考”与“行动”脱节的缺点。但角色扮演法只适用于“点”的训练,即某部分技能的学习和演练,要把整个课程的知识整合起来,即“面”上的学习,角色扮演法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将角色扮演融入项目小组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如果全班进行集体讨论,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有的同学缺乏自信,甚至抱着“反正老师也不会提问到我”类似消极想法,那么案例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并且为避免搭便车的现象,列出每个组员的具体负责事宜,项目结后,每位组员要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打分;在平时成绩中,小组的项目报告以及各小组成员的打分情况都将考虑在内,那么将可以调动全班各位学生的积极性。在采用组员间互评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约束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间不存在类似公司中员工的利益关系,很多互评都只是走一个形式,所以他们的互评结果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基于此种情况,如果能够将每个小组看做一个公司,每位组员是公司中的职员,利用角色扮演方式,学生将会对工作分析的方法运用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与收获。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总体任务和阶段任务,让学生进入真实企业,接触真实岗位,通过自学、讨论、调研、小组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在工作分析的理论知识讲授完后,要求学生以任务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分析项目,包括建立工作分析小组、制定工作分析计划、实施工作分析计划、制作工作说明书、应用工作分析成果。具体可以分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任务拟定阶段。首先,成立工作分析小组,每5-7名学生为一组;其次,各小组确定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

第二,任务执行阶段。各小组根据工作分析流程进行完整的工作分析,包括制定行动计划、调查企业现状、明确分析方法、制作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整理分析信息数据、制作工作说明书、反馈给企业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一阶段所需时间较多,并且中间有可能会有反复,学生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甚至有可能灰心丧气,需要老师把握好实操的节奏,加强和各小组的沟通交流,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

第三,任务总结阶段。各小组将整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提交,并展示任务完成的最终成果。根据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给出实操成绩,并做为整个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任务驱动法可以将工作分析的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以实操的形式从“面”上巩固和检验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上一条:为人师表之“形象”浅谈    下一条:关于课件的几点思考

关闭窗口

您的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工作交流>>正文

> 师资概况 
> 师德建设 
> 教师风采 
> 工作交流 

Copyright @ 1999-2020 Institute of Advanced Continuing Education,Open College,School of Electronic Sports,GDUFS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电子竞技学院 1999-2020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白云山校区)/广州市白云区夏花一路165号(白云湖校区)/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大学城校区)
粤ICP备061064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