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咨询电话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今日推荐>>正文

念大学要准备之三(达成学习目标)

作者:傅佩荣 来源:傅佩荣博客 日期:2015-11-24

  大学生的课业规划,是以本系的专业科目为主,并以通识科目为辅。谈到专业科目,令人担心的是:大约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不在他的本系科目。但是,这些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何在吗?未必如此,因为这种现象往往反映了「距离造成美感」,反正得不到的就是比较可欲。学生如果不赞成我的说法,不妨到他所羡慕的系去旁听几门课,就会知道该系的一些学生也有类似的念头,认为别系比较理想。
  如果接受现况,想要念好本系的专业科目,那么面对三、四十门课,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呢?我的建议是:不必要求自己全部拿A,毕竟大学不是中学,不需要如此斤斤计较,像个书呆子似的。即使是同一个系的科目,也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组,因此念书的考虑是:每一科都要及格,但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科目要名列前茅,依此形成自己的专长。将来如果有意上研究所深造,也可依此选择自己的主修科目。
  学习的秘诀之一是「攻坚」。越是困难的部分,越要努力学会。简单的东西,大家都懂,接近常识的范围了;遇到困难的部分,才能分辨高下。这也是为什么在人文科学的领域,谁懂的外语越多,谁就越占有优势的缘故。外语只是工具,但是连工具都不够完备,还谈什么深入研究?在攻坚时所费的心力,绝对是值得的。读书的好处是:有耕耘必有收获。不过,在此必须补充一句孟子的话,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有所作为的人就像挖一口井,挖到六、七丈深还没有出现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学习专业科目不到精通的程度,就很可能毫无用处。当然,理论与实践之间难免会有落差,但是连课本都学不好,又怎么谈得上学以致用呢?
  其次,通识科目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而言,大学生若经不起诱惑,会把通识课程当成营养学分,在网络上流传某些不必点名、内容有趣、易得高分的科目,以致形成「选课人多,上课人少」的荒谬现象。此一现象固然要靠学校的管制与教授的要求来改善,但是学生本身的自觉与自爱才是我们关心的焦点。
  通识科目的设计,是希望学生不要局限于某一系的课程,而能够了解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均衡周延的心态,成为理性温和的知识分子。此外,依我浅见,所谓通识,仍然应该侧重人文科学,如文学、艺术、宗教与哲学。理由是:这几门知识既有普遍性又有根本性。试问: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年龄与经验同步成长,他要凭借什么来「理解及评价」自己的作为与遭遇?面对人生必经之重重关卡,如「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这四句语词所描绘的处境,他又要如何安顿自己?
  台湾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但是有多少人懂得安排休闲生活?合宜的安排必须兼顾「身、心、灵」三方面的需求。身体方面以运动及健身为主,比较不成问题。心智方面涵盖了「知性、情感、意愿」三种潜能的开展,分别针对着「真、美、善」三大价值,这时若不明白「为何」以及「如何」追求这些价值,人生难免陷于重重困惑中。至于灵性方面,则涉及个人对痛苦、罪恶、死亡的信念,甚至可以依托特定的宗教信仰,表现「在世而不属于世」的超越的情怀。
  大学的通识科目如果未能教导学生探讨上述问题的线索与方法,不是让人遗憾吗?学生在离开大学之前,如果没有学会如何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为自己的人生勾画蓝图,不是更让人觉得惋惜吗?因此,大学生固然要以本系的专业科目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但是也切记不可忽略通识科目,因为后者永续发展的效应将是历久而弥新的。

 


上一条:念大学要准备之四(培养个人风格)    下一条:念大学要准备之二(做好时间管理)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Copyright @ 1999-2025 Institute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Open College,School of AI and Electronic Sports,GDUFS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人工智能与电子竞技学院 1999-2025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粤ICP备06106464号-1